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51小说网 www.51xsw.com,步步莲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即使不为了寻找梦中的答案,印度风情于我也有着神秘妖冶的吸引:明艳的纱丽、古老的石头城堡、香精油与催情术,爱经、瑜珈,还有浓郁的咖喱我一向喜欢华丽的东西,同时迷恋古老的文化。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,简直就是我的信仰。

    飞机从上海起飞。系好安全带后,我便翻开华希雅雅娜的爱经(kamasutra)开始阅读。

    每次飞行中遇到气流都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想:就这样结束了吗,我的尚未真正开始却已经步步荆棘的短暂人生?我死之后,人们将会在黑匣子里发现所有遇难者的遗书。彼时将是谁启读我的遗言?谁会在意我的生死,并为我流泪?

    不敢往深里想,想深了就会感到绝望。因此每次飞行我都会随身带一本书,从起飞的瞬间便把自己抽离这个世界,让灵魂在文字的天空里飞翔,无暇关注生死。

    这次,我带的是印度的爱经(kamasutra),一位两千多年前的瑜珈修行者写给女人的性教科书。书中说,一位淑女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,有64种重要的艺术与科学是她所必须学习的,包括:歌唱、舞蹈,在墙壁、棕榈叶以及光滑的石头上作画,将桦树叶剪成信的形状写情书,在花朵和米粒中雕出图案,用花朵装饰墙壁与地板,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弹出曲调,调制春药与奇效草药,调配冰果子露、水果酒及鸡尾酒,裁缝及刺绣,熟悉诗的韵律,适当地引用史诗和戏剧,园艺及植物医药,掷骰子与下棋当然,还有瑜珈与体操,私处保养秘诀,和怎样挑选一个好伴侣。

    我忍不住笑起来——古印度人对于女子的教育,似乎比神的修炼还更加苛刻。这样千锤百炼的一个绝代佳人,只为了嫁给一个平庸的男人做他众多妻子之一,真是暴殄天物。

    印度女人的性爱生活总是让人感到神秘,或许是因为瑜珈术的关系吧,那些不可思议的姿势让骨骼僵硬的现代白领们望尘莫及,仿佛可以随时将身体折叠成任意形态,取悦她心仪的男人。女人的爱情里需要崇拜,她才愿意“委屈”自己俯仰承欢,只要她的男人快乐。不过,这也许是因为古印度实行一夫多妻制,才让那些女人不得不精益求精以求独擅专宠吧?

    邻座探头过来,问我看的什么书。我给他看封皮,然后问他在看什么。他说:“大唐西域记。”

    我微微发愣,这才注意到他手腕上的佛珠。跟一位佛学爱好者谈论爱经只怕是不敬的吧,于是后半程我们再没有交谈过。

    后来我想那可能是一个暗示,从上机后我翻开书的那一刻起,我的印度之行就已经注定了某种经历。爱经与大唐西域记,来自冥冥的信息,早已包含在这两个书名中。

    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偶然的。当上帝降临某种命运时,总会先给出一些暗示。然而即使我们读出了那些暗示,也常常无法做出判断,于是唯有交回给上帝抉择,所谓“听天由命”

    久之,人类便失去了预知的智慧与抉择的能力,剩下的,唯有承受。

    睡意袭来,朦胧中听到有人在耳边呼唤:“娜兰。娜兰。”

    我在梦中辗转反侧,而且很清楚我是在做梦。因为我是那样迫切地想听清那声音。那声音如此熟悉,仿佛这样呼唤了我一千一万次。然而,我却并不能分辨出那个声音属于谁。

   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,还在很小的时候,我便听过这声音。他有时离我很近,有时离我很远,有时凄楚,有时温柔,仿佛万语千言,欲诉还休,最终只得那两个字:娜兰。

    梦里,我总是在寻找,山长水远,宇宙洪荒,我好像从混沌初开时已在进行这寻找,却并不知道自己找寻的是什么。梦里有时细雨霏微,有时霰雪如沙,偶尔会有月亮,幽暗地拉长我的影子。影子比我还更加孤独、迷茫。有凉风携着细细的音乐从宇宙彼端传来,却难分辨。

    到了近几年,我在梦里渐渐看清那些石窟断碣,长河细沙,奇怪的是,河水是从南向北流的,宛若流金。早在中学时我们已经学过,世界上唯一一条从南向北流的河是尼罗河,于是我利用暑假去了一趟埃及,但却一无所获;后来我查到,印度的恒河虽然像一切河流一样,本来也是从北向南流,可是到了瓦拉纳西,却忽然打了个转儿,改为从南向北流。而这时候我也渐渐弄清楚,梦里的音乐,原是印度的梵乐。

    虽然我不知道古老的印度梵乐和恒河水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梦里,然而我想,如果我来了印度,也许就能找到答案。就算白跑一趟也无妨,反正我是这样地喜欢古老文化。作为一个中学英语老师,行万里路绝对胜过读万卷书,也会使我的教学显得更加权威。

    或者,这些都是我在为了自己的到处游走找一个理由。不然,漫漫长假,春节佳夕,我又能去哪儿?

    七个小时后,飞机降落在新德里。我揉揉酸痛的眼和同样酸痛的腿,随人流走下舷梯。没有托运行李,填写入境卡后,便可以出关了。清晨的大厅清冷而简陋,接站口只有稀疏的几个人,展眼望去,没有见到写着我名字的牌子,也并不觉得焦虑,决定先到银行柜台换钱。

    印度卢比与美金的当日汇兑是1:43。3,我兑了1000美元,却只拿到35000卢比,说是代扣税了。我迅速地做了一番心算,有些不满地问:“是不是算错了?请问汇兑税率是多少?”然而对方更加不满:“差不多啦。”说着又推给我一百卢比,再次说:“差不多啦。”

    之前早就听说印度人的做事宗旨是“差不多”但是连最官方的机场汇兑也是这样大而化之,还是令我意外。不过,反正也差不多啦,我只得收起钱放进手袋。忽然肩上被人拍了一下,回过头,是个黑皮肤长手长脚的少年,他有一双会笑的眼睛和很长很卷曲的睫毛,轻轻说:“scarlet?”

    我连忙答应,问:“你是辛哈?”他点头,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温情脉脉,有点像我还来不及想清楚到底像什么,他已经伸出长手来,将一串黄色的清香素馨花环戴在我的脖子上,含笑说:“你真人比照片上更漂亮。”不等我说谢谢,又变魔术般取出一只嵌着莲花的银戒指戴在我手指上。

    我大惊,夸张地将双手抱在胸前,作害羞状:“这么快便求婚?可是我们才刚刚认识!”

    小辛哈哈大笑,这才轻轻拥抱我,用印度语说“欢迎”接着用中文说:“过年好。你比想象中更可爱。”

    这次我是真的有点害羞了,真没想到,印度男人恭维起女人来,比法国男人更肉麻。

    辛哈是我的网友,正是他在msn上邀请我来印度旅游的。他说自己有两个月的假期,可以陪我到处玩玩走走。我们的计划是,我来印度过春节,由他安排行程;一个月后,他随我回中国度假,由我负责接待。

    这种交换旅游在网络上很流行,于是我们一拍即合。

    即使不为了寻找梦中的答案,印度风情于我也有着神秘妖冶的吸引:明艳的纱丽、古老的石头城堡、香精油与催情术,爱经、瑜珈,还有浓郁的咖喱我一向喜欢华丽的东西,同时迷恋古老的文化。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,简直就是我的信仰。

    我夸张地大力呼吸,笑着说:“好像没什么不同,我以为一下飞机,就会闻到很浓的咖喱味呢。”

    “有人家的地方才有咖喱。这里是机场,人烟稀少,车子却多,当然只有汽油味。”

    小辛的车子开得很好,这让我在彻夜飞行后的昏昏沉沉中,几乎感受不到自己已经来了印度。他絮絮地告诉我,他如今在尼赫鲁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,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三,再过一年毕业,如果成绩好,政府就会送他去中国北京大学进修。但是他等不及了,想在那之前就先到中国看看,他太喜欢中国了。

    其实这些话,他早在msn上都已经跟我说过的,不过当面听他用流利而发音不准的中文亲口说一遍,感觉又不同。他的中文很不错,可是常常把形容词的意思说反,比如:“你刚下飞机,一定很饱吧?到了家,就可以吃中餐了。”或者:“今天天气很凉,等下出门时,不要穿太多衣裳,只穿一件衬衫就够了。”

    我问他:“你们家也吃中餐吗?我倒想试试印度咖喱呢。”

    他惊讶地说:“当然有咖喱,我妈妈做的蕉叶咖喱是很甜的。人人都要吃中餐的吧?中国人不是这样吗?”

    “中国人当然是吃中餐。可是我以为印度人”我忽然有些明白过来“你的意思是说——‘午餐’吧?”

    “就是中午的饭啊,不该叫中餐吗?早餐、中餐、晚餐。我们上课就是这样学的,错了吗?”

    我忍俊不禁:“没错,没错,只不过我还以为算了,你刚才说天气很凉,意思指的是‘cool’?”

    “当然不是,‘cool’的意思是冷,我是说凉,就是不冷,穿衬衫就好了。中国话不是叫凉快吗?”

    我不禁笑了。

    车子驶入市区,道路宽敞干净,两旁高楼鳞次栉比,街树葱茏,酒吧、网吧、银行、服装店一间挨着一间,就像任何一个中国城市。

    我摇下车窗,大口呼吸印度城市的气味,然后憋气片刻才重新吐出。遥远的印度风情在我的胃里打了个转儿,便有了亲密的味道。

    小辛奇怪地看看我,问:“你在做瑜珈吗?”

    我笑:“我可不会瑜珈。是在你知道‘回肠荡气’这个成语吗?”

    “知道,可是回肠荡气是这样用吗?”

    我再次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在陌生人面前,我轻易就会变得活泼,口若悬河。与小辛相处半小时,说的话比我和同事整个学期的对话还多。

    或许是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在上课的时候必须滔滔不绝,我在生活中便难免惜字如金。一则是觉得所有的话都在课堂上预支了,二则也是害怕祸从口出,说多错多。

    小时候最常听到的斥责就是:“少说话,没人把你当哑巴!”于是我渐渐变得沉默寡言。倘若不能确定自己的话有人倾听,便决不浪费口舌。

    然而,小辛是这样的单纯、热情,而且妙语如珠,让人觉得交谈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,很难沉静下来。

    小辛的家在新德里中心公园附近,楼下是店铺,楼上是居屋。小辛家里是经营香料生意的,店面虽小,却姹紫嫣红,充满诱惑,气味和色彩一般丰盈馥郁。干花、肉桂、精油、香薰蜡烛、食物调料,都安静而喧嚣、拥挤而有序地窝在自己的瓶瓶罐罐里,探头探脑地窥视着我这个异乡人的到来。

    穿过店面,帘后有一道窄窄的楼梯,通往二楼。地方宽敞,装修簇新,如果不是门上悬挂的象头神像及客厅里色彩绚丽的手织地毯,看起来也就像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北京中等之家。

    辛妈穿着的也不是纱丽,而是长衬衫纱笼裤,就像是北京街头打太极练功的时髦老太太。她不会说中文,英语也马虎,跟我的对话全要靠小辛做翻译,但这仍不影响她的谈兴,话又多又快,且伴以极夸张的手势。一见面时就给了我一个强力的拥抱,等我放下礼物,她夸张地发出惊喜的赞叹,并为了表示感谢之情,又给了我一个更加窒息的熊抱。

    之后的整个一顿饭功夫,我的耳朵都在同时接收着辛妈与小辛两种语言的交错播放,因为回应不及,在最初的寒暄之后,我便只剩下点头如捣蒜地表示听进去了:是真的吗,非常感谢,咖喱真好吃种种意思。

    辛妈说:“你真是个漂亮的女孩子。多大了?25?比我们小辛还大3岁,已经是老师了?完全看不出嘛。中国的女孩子看上去真是年轻。”

    我点头,意思是谢谢夸奖。

    辛妈又说:“咖喱好吃吗?其实新德里人也不是顿顿吃咖喱的,而且也是用盘子,不用蕉叶了。但是小辛说你大概想吃到正宗的印度咖喱,特地买了新鲜芭蕉叶回来。你喜欢吗?”

    我点头,意思是非常可口。

    辛妈说:“我一直都想有个女儿。女儿好啊,漂亮、乖巧,跟妈妈贴心。可是我只有两个儿子。大儿子还出家做了比丘”

    这下子我不点头了,含着一口咖喱抬起头来,惊愕地瞪大了眼睛。然后,我用力将那口饭咽下去,问小辛:“你们家不是拜湿婆神的吗?怎么出了位佛门弟子?”

    小辛很谨慎地回答:“我们是刹帝利家庭,当然是信奉印度教的。不过我大哥不知怎么忽然迷恋上佛教,大学也念的佛学院,他偷偷改学科,不给家里人知道。毕业后就做了比丘,到处挂单,中国词是叫做‘云游’吧,真的很形象,就像一片云彩,飘来荡去,我们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。”

    此前我做过功课,知道在印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是印度教徒。印度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,能力最强大的神有三位:创造神梵天、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神湿婆。

    传说造物主梵天在水上醒来,看到自己孤身一人,不禁伤心地哭泣起来,空气、土地、植物从他的眼泪中产生,混沌为开,天地始生。

    在创造了诸神、思想、时间等等实与虚的概念之后,梵天决定创造最像神而非神的人类,于是就有了四种姓:从他头脑中产生的就是婆罗门,会成为诗人或者僧侣,世代从事服侍神的崇高职业;从他肩膀上产生的是刹帝利,是尊贵的王族或武士;用他双手创造的是吠舍,成为有钱有能力的商人和手工业者;而他脚下产生的便是首陀罗,是最吃苦的农民、牧民和奴隶,注定要为另外三种较为高贵的种姓所践踏。

    除了这四种姓之外,印度历史上还有一个被称为“不可接触者”的贱民阶层,其血统是来自种姓杂交者所生的孩子。由于含了道德层面的原因,其地位更加低卑,而且是“不洁的”

    在今天的印度,虽然种姓制度早已名存实亡,种姓间的通婚成为一件正常的事情。然而真正的婆罗门或刹帝利仍然会为自己的种姓骄傲,而没有什么人会主动承认他来自首陀罗家庭,至于“不可接触者”更像是从来不曾存在的一个阶级,完全在新印度字典中消失了,人们就像避讳丑闻那样避免提起这个话题。

    初到印度,我还不清楚关于种姓与宗教的种种禁忌,担心在一个崇拜湿婆的家庭里谈论佛教是否会失于莽撞,尽管满心好奇,还是识趣地低了头,将嘴巴功能还原至最基本作用——咀嚼和吞咽。

    咖喱真的很美味,盛咖喱的蕉叶也很新鲜,亮晶晶的泛着绿色的油光,上面一小组一小组地分别摊放着羊肉、鸡肉、青椒、洋葱、胡萝卜、土豆、乳酪、腌水果丁、甜辣酱和薄饼等,那形式有点像我国很多工厂里吃盒饭时的托盘,荤素杂陈,但颜色配得很好看。吃法是直接手抓,或是用饼卷裹食物来吃,甚至托着蕉叶直接舔食。

    印度人的吃饭习惯是连汤汁也不会浪费的,总会留下最后一块过来将底料擦得干干净净,但是蕉叶用过即弃,并不会循环使用。因为印度人对于“清洁”和“不洁”的概念非常强烈,比如右手是清洁的,左手是不洁的;恒河的右岸是圣洁的,左岸是不洁的,等等。

    虽然我不大适应用手抓饭,不过小辛说得很动听:“洗手,洗筷子,都是去掉污渍,为什么筷子会比手干净呢?况且在饭店里的刀叉,还是很多不认识的人用过的。再说,用手抓饭吃是对妈妈的尊敬,手指感觉饭的温度与美味,美味才会更加真实。当你的手指与饭菜相接触的时候,妈妈的爱便透过指尖传到了你的心里。”

    他说得这样感性,让我不禁觉得手抓饭几乎像是一种仪式了,无比崇高温柔。而当我抓着饼蘸羊肉送进口中的时候,也的确感觉到了辛妈那博大温存的母爱——她的眼光始终慈爱地笼罩着我,并且一刻不停地边比画着手势边讲印度语。即使后来小辛已经不肯逐句翻译,辛妈也仍然将自说自话坚持到我们午餐的最后一刻。

    说话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。有的人说每句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,有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,也有一些人,就像辛妈这样,如此热衷于说话,甚至不需要倾听,而只是为了诉说本身。

    于是我猜她是一个寂寞的人。

    辛妈很热情,小辛也很阳光,然而我仍然嗅到了一种特殊的气息——在不完整家庭长大的孩子,无论怎么开朗也好,身上总会打下一种烙印,并散发出炮烙之刑后留下的忧伤气味,永不消散。

    我猜想这间房子里缺席的不仅是一个大哥,还应该有一个父亲。不知道那位父亲因着什么缘故离开了小辛母子。那里必然有一个悲伤的故事。因为我自小辛身上嗅到了那种悲伤的气息,知道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。我们就像某种小兽穿梭在丛林里,凭着本能来分辨自己的同类。也许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那样容易熟悉起来。

    吃过饭,小辛问我要不要睡一会儿,我摇头,实话实说:“直到现在我还没觉得自己是真的到印度了。感觉上,倒好像是在中国拜访了一个印度家庭。”

    “你想感受真实的印度?”小辛长而卷曲的黑睫毛忽闪着“你的意思是,印度的湿热、脏乱、贫穷、落后是这样吗?”

    我有些羞窘,却仍倔犟地问:“难道不是这样?”

    小辛垂下睫毛,认真地想了一想,居然很诚实地回答:“大部分是的。好,我载你去旧德里,让你看到你心目中的印度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是”我想解释,但害怕越描越黑,最后只得报以歉意的一笑放弃自辩。

    跟辛妈说再见的时候,她极其不舍,尽管小辛一直保证我们去去就回,晚上我要住在这里,单是打扫房间就够辛妈很充实地忙碌一个下午了,辛妈仍然一再说:“你们要在一小时内回来,知道吗?一个小时,不要超过。”

    为了表示强调“一小时”她是用英语说的,确保我也可以听得懂。

    我有些犹疑,但是小辛已经拉着我出了门。我担心地问:“一个小时,怎么够往返呢?”

    辛哈笑着说:“当然不够,谁说要在一小时内回来?”

    “可是你答应了妈妈”

    “教你一个词:印度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说,时差?我知道印度和北京的时差是两个半小时。”

    “不。‘印度时间’的意思就是,说一小时,可能实际指的是两小时,三小时,甚至七八个小时。一小时,只是告诉你要尽快,并不真的是一个小时。所以,如果印度人约你下午两点钟见面,你就要做好准备,他可能五点钟才来;而当你坐火车时,如果车票是三点起程,你必须要在一点钟就赶到车站,但有可能六点钟还没有起程。”

    “那可真要谢谢你准点来机场接我了。”我耸耸肩,庆幸地说“不过我的飞机,倒是准点到达的。”

    “呵,你那可是上海航班。等你从印度回中国的时候,再看看会不会准时起飞吧。”

    透过车窗,可以远远看到宏伟的印度门,广场上满是穿着鲜艳纱丽的印度妇女在照相,随着车子越驶越近,可以清楚地看见小孩子用食物逗弄猴子和小松鼠。

    小辛很自豪地说:“觉不觉得新德里像北京?我们正在建地铁,等建好后就更像了。”

    “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