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 www.51xsw.com,长公主不想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支付宝搜索534355180领红包, 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-江
所以此刻太皇太后一开口, 威严顿显。
刘牧川连忙低下头, “臣等失仪,太皇太后恕罪。”
他反应更快, 是因为他是朝堂上的老人, 也是因为他已经琢磨出来, 自己的主张与太皇太后所思所想恐怕有悖,心下更忐忑。而他开口之后, 汪同也跟着请罪,态度却显得从容许多。
“罢了, 哀家也知道你们一心都是为了国事。”太皇太后摆了摆手,“只是瑞州危在旦夕,这样一味争执,倒不如早早拿出章程来!”
太皇太后虽说出身不高,但也是官家女。在民间长到十多岁,出门的机会都没几次。后来入了宫,就更是只能在这一方天地之间打转了。虽然性子在女子之中已经算得刚强,其实见识仍旧有限。
在她的意识里, 民变乃是十万火急的大事, 关系到国家安危,心下自然难以平静, 巴不得立刻找出解决之法。
偏偏朝堂上的事, 从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决定的。就算是她的公公, 贤明仁德、英睿不凡的惠帝, 在朝事上也做不到一言九鼎,只能跟朝臣们商量着来。
薛知道这才上前一步道,“娘娘所言极是。只是是打是抚,得先定下来才是。”
“自然是抚。”太皇太后毫不犹豫道。
避开唐礼臣这个人之后,做决定似乎就变得容易多了。
贺卿微微一愣,下意识地往太皇太后脸上看去,见她表情严肃凝重,搭在扶手上的那只手,却一直在不安地动来动去,忽然生出了一点难以言说的情绪。
都说“圣心难测”,贺卿此刻才终于感受到了一点。
其实太皇太后或许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英明神武。只是因为她现在是上位者,坐在那个位置上,所以所有人都会揣摩着她的心思来行事。所以她的每一个动作,不论是大是小,都会被人拿出去分析解读,好似其中真的藏着什么深意。
就连贺卿自己,其实也是如此。因为对方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,所以说话行事,不得不慎之又慎,反复琢磨。
可是撇下这些云里雾里的东西不提,太皇太后才刚刚当政不久,根本没有经历过几件事,其实仍然还是当初那个六神无主,不管是薛知道还是贺卿都可以一句话说动她的女人。
虽然是后宫之主,甚至如今还代理朝政,但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女子,身处皇家,或许养出了一身气势,于朝政上却是没什么见地的。
所以她现在的表现,也不是赞同谁,反对谁,而是……怕。
是的,怕。
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,总是会对它进行无数想象。伏尸遍地、鲜血四溅,人命朝不保夕,这样的环境,任谁都难以迅速适应接受。
而古往今来,通过起义推翻皇室统治的案例实在是多不胜数。
太皇太后近来正在读史书,其间一字一句,皆是触目惊心。所以她对这种□□,从心底里会觉得害怕。
她分不清楚民变和起义的区别,只知道是一群暴民被愤怒催使着发动叛乱。她怕这些流民组成的军队能一路打进京城来,毁掉这太平盛世,也毁掉她所拥有的一切。
因而面对这样的情形,她的第一反应,就是安抚。最好是能毫发无损,一个人都不伤地将这件事解决了。
这种心思,贺卿看不出十分,也能看出个六七分。因为从她自己的本心来说,想法估计也与太皇太后相去不远,只想息事宁人,哪里顾得上会留下什么祸患,影响日后?
但是贺卿近来潜心学习,又有另一份记忆作为参考,在这上面却是已经有了不少进展。她知道,朝廷有时候是不能示弱的。示弱得多了,就会失去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。刘牧川愚民的态度贺卿不赞同,他的强硬却是可取的。
大国之威,岂可因为这一点小事,就张皇失措,主动退却?
而且,贺卿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。一旦采取了太皇太后所说的安抚策略,就必须要满足那些暴民的要求。而他们在愤怒头上,最恨的人无疑就是造成了这个局面的唐礼臣。而太皇太后对他,也不可能全无芥蒂。毕竟若不是他,她根本不需要如此惊慌纠结。
贺卿有点担忧,最后唐礼臣会被舍弃,成为平息暴民之心的牺牲。
可是她虽然适逢其会,留下来旁听,但在这种事情上,却是插不上话的,也只能站在一边干着急。
生怕下一秒谁就站出来,说出具体的安抚策略,她一时情急,竟是忽然生出了一股胆量,上前一步,站在太皇太后身侧道,“事情虽然是十万火急,但一时片刻也无法解决。已是午膳的时辰了,我见门外内侍来回几次,只不敢打扰。娘娘和诸位大人不如暂且歇息片刻,用了午膳,再行商议。”
这个提议有些出乎预料,但耽误了这么长时间,所有人也的确都饿了。而且在这里议事,神经必定一直紧绷着,也需要暂时放松。所以太皇太后虽然微微皱眉,对她的打岔有些不满,却没有否定这个建议。
“也好,就请诸位先生先吃茶饭,稍后再议。”她道。
而后便站起身,被人扶着往后头去了。太皇太后吃饭的流程要更复杂得多,得先换一套衣裳,叫人摆上桌子,上了菜,然后由试菜太监先尝过,再呈到她面前。每一样菜都必须动筷子,又都不能吃多。这个过程有十几人在一旁伺候,十分繁琐。
几位议事的大臣也被请去了偏殿。
顾铮刻意放满了角度,留在最后一个。到门口时,借着侧身的机会回头一看,贺卿还站在原来的位置上,一双明亮的眸子紧盯着自己,嘴巴无声张合,说了两个字。
花园。顾铮跟着重复了一遍,朝他微微颔首,这才转身出门。
贺卿确定他接收到了自己的讯号,这才松了一口气,转身往后面的花园里去。她在宫中地位特殊,太皇太后没说什么的情况下,不管做什么都没人管。
到了花园里,贺卿让人上了茶水点心,自己就吃了几块糕点垫垫肚子了事,而后焦急地等待着顾铮的到来。
她自己也说不好为什么会选择相信顾铮。
也许是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办法,也许她还是愿意相信,顾铮这人虽然讨厌,但史书上对他的赞誉却并不假。当下的情形,能够救唐礼臣的人或许很多,但愿意去救的,贺卿只能赌他。
再说,她跟别人也不相识,就算想提此事,也无从入手。
好在过了没多久,顾铮就出现在了她的视线里。贺卿连忙站起身,在亭子里等候。顾铮却没有走到亭子这边来,只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站定,方便说话,但即便被人看到也不会怀疑两人之间有什么。
“真师可是有什么事吩咐?”时间紧迫,顾铮没有寒暄,直接问道。
贺卿道,“方才刘大人和汪大人各执一词,顾大人以为谁更在理?”
顾铮并不意外她的问话,因为他本来就一直觉得贺卿对朝政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,一直蠢蠢欲动想要插手。所以听到这个问题,他眉一挑,反问道,“真师觉得谁更在理?”
“都有理,又都太极端。”贺卿道。
顾铮微微点头,不甚在意地道,“他们自己未必不知。只是先这样说了,接下来才能商量出个折中的法子来。”
这却是贺卿没有想过的,她微微一愣,但旋即又道,“娘娘的意思是安抚为主,顾大人以为,他们会用什么去安抚瑞州民众?”
“你想救唐礼臣?”顾铮这回是真的意外了。
经过几次接触和了解,他对贺卿也有了一点自己的判断,不会草率的认为她是抓不住重点,纠结这些细枝末节。或者就算如此,为了救一个全然陌生的人,冒这样的风险来见自己,也足够让顾铮动容了。
身在朝堂,谁都说不清将来会如何。哪一日他深陷困境,是否会有人这样为他奔走?
救唐礼臣虽然麻烦些,却也不是做不到。
只是他还需要一个理由,“为什么?”
贺卿低头想了想,然后道,“顾大人权当我是妇人之仁,见不得这种事吧。”
如此几番思量,始终无法做出决定。
这种时候,太皇太后迫切地需要有个人商量,最好是能够提出可靠的建议,给她作为参考。
而这个人必须是绝对忠诚可靠的。贺卿也好,朝臣也好,都不是好的选择。于是太皇太后在长久的犹豫之后,将视线转向了自己身边伺候着的人。
她在宫里能够接触到的人就这么些,旁人不通政务,但入内内侍省的人朝夕伴君,这些东西却是必学的。
只是无论都知黄修,还是内东门司供奉官黄修,在太皇太后看来,都不甚满意。
她虽然始终在深宫之中度日,见识有限,但也隐隐知道,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不是什么贤明君主。不管是做皇后还是太后时,总有朝臣设法将奏折递到她这里来,请求她劝谏君王。
将近二十年的时间,朝政其实差不多是掌控在大臣们手上的,皇帝参预的并不多。
如此,跟在他们身边的内侍,自然也很难有多少见识与长进。尤其是都知黄修,当年得灵帝看重,便是因为深研道经,可以替灵帝管理诸多道士。
要他们为自己分忧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但是他们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。太皇太后想到这里,便吩咐黄修,“去将入内内侍省的名册取来。”
虽然不知道她怎么突然要看着东西,但黄修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名册取来呈上。宫中内侍数量众多,光是名册就有厚厚的好几本,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就觉得头疼,却还是不得不耐下性子来仔细翻看。
朝堂上的事她都暂且忘了,花了大半日功夫,看得晕头涨脑,这才从名单里挑出几个可用之人。
她将这几个名字写在条子上,随手递给黄修,“召这几人来见哀家。”
“是。”黄修低下头,顺势在字条上扫了一眼,便将上面的五个名字都记了下来,心念电转,开始琢磨起太皇太后要见他们,所为何事。
数千内侍伺候这么寥寥几位主子,竞争之大可想而知。尤其是太皇太后跟前的这几个位置,从上到下都盯着呢。哪怕黄修已经站在了所有内侍之上,也半点都不敢掉以轻心。
内侍们的前程,全都系在主子们身上。只要太皇太后一句话,他可以是入内内侍省都知黄修,也可以什么都不是。
如今现放着这么多人太皇太后却不用,巴巴的亲自从名单里挑出来这五个人,不论是要他们去做什么,都很值得黄修警惕。
不过这种警惕也是内敛的,并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显露出来。
出了门,他一边吩咐下面的小内侍去寻人,一边继续在心里琢磨。
黄修本人也算博闻强记,身在这个位置,宫中有名有姓的内侍都在他的脑子里,以备不时之需。如今细细检看,太皇太后要见的这五个人里,有三个是在他这里挂了名的,还有两个却不知是什么人。
单看这挂了名的三个人,要说共同之处,那就是入宫多年,年纪已经很大了。
细细算来,应该是在惠帝年间入宫。而且一度得到信重,在入内内侍省当值,御前行走。不过位置都不高,不过是内侍高品、内侍高班一流的人物。后来灵帝继位,他们这些人都没了用武之地,便被发配去了别的衙门。到如今,也混了个不上不下的品级。
想到这里,黄修不由牙疼一般深吸了一口气。
说起惠帝年间,外间自然是盛赞这位陛下贤明仁德,但对内侍们而言,那同样也是他们最辉煌的时候。
莫看灵帝和献帝都对内侍信任有加,但因为他们自己不怎么关心朝政,一个一味求仙问道,一个则痴迷各种逸乐之事,跟着他们的内侍自然也都是摆弄这些玩意的好手,于朝事上,却是很难插得进手的。
反倒是惠帝在位时,因为每日要处理大量朝政,必须要有内侍在一旁帮手。因此当时的入内内侍省,每日接触的都是奏折简牍、国之大事。至于当时的都知,更是号称“内相”,与政事堂的相公们一般辅佐皇帝。
跟前辈们比起来,黄修这个都知当得就有些没滋没味了。
但佩服归佩服,要他将自己这个位置让出来给人,却是万万不能的。
如今太皇太后正为了朝堂上的事忧心,却不问他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人,非要去找惠帝年间的老人,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。
意识到这一点,黄修心里陡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。但目下这种情形,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。太皇太后直接吩咐他去办这件事情,也就不担心他会有什么意见。就算有,也只能压着。
皇宫虽大,但涉及到太皇太后这位地位最高的主子,事情办起来效率就高了许多。不过一个时辰之后,那名单上的五个人就已经来了四个。其中没来的那个,年纪大了身体不好,已经于去年求得恩典出宫,急切间怕是找不着了。
太皇太后见了这四个人,却难免有些失望。
在她想来,曾经那么意气风发的人,总该还留着一点风骨。然而眼前这四个人,却是头发胡子都斑白了,垂垂老矣,目光混浊,再没有半点野心与意气。
这样的人,还能用吗?
但她还是耐着性子问了这四人这些年来的经历。
前三人显然日子都过得浑浑噩噩,自己其中一个说起话来甚至语无伦次,让太皇太后心都凉了半截。然而到了最后一个,他却没有仔细叙述自己的经历,而是从怀中捧出一本书来,“奴婢毕生心血,皆在此书之中,愿呈太皇太后钦览。”
不... -->>
支付宝搜索534355180领红包, 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-江
所以此刻太皇太后一开口, 威严顿显。
刘牧川连忙低下头, “臣等失仪,太皇太后恕罪。”
他反应更快, 是因为他是朝堂上的老人, 也是因为他已经琢磨出来, 自己的主张与太皇太后所思所想恐怕有悖,心下更忐忑。而他开口之后, 汪同也跟着请罪,态度却显得从容许多。
“罢了, 哀家也知道你们一心都是为了国事。”太皇太后摆了摆手,“只是瑞州危在旦夕,这样一味争执,倒不如早早拿出章程来!”
太皇太后虽说出身不高,但也是官家女。在民间长到十多岁,出门的机会都没几次。后来入了宫,就更是只能在这一方天地之间打转了。虽然性子在女子之中已经算得刚强,其实见识仍旧有限。
在她的意识里, 民变乃是十万火急的大事, 关系到国家安危,心下自然难以平静, 巴不得立刻找出解决之法。
偏偏朝堂上的事, 从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决定的。就算是她的公公, 贤明仁德、英睿不凡的惠帝, 在朝事上也做不到一言九鼎,只能跟朝臣们商量着来。
薛知道这才上前一步道,“娘娘所言极是。只是是打是抚,得先定下来才是。”
“自然是抚。”太皇太后毫不犹豫道。
避开唐礼臣这个人之后,做决定似乎就变得容易多了。
贺卿微微一愣,下意识地往太皇太后脸上看去,见她表情严肃凝重,搭在扶手上的那只手,却一直在不安地动来动去,忽然生出了一点难以言说的情绪。
都说“圣心难测”,贺卿此刻才终于感受到了一点。
其实太皇太后或许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英明神武。只是因为她现在是上位者,坐在那个位置上,所以所有人都会揣摩着她的心思来行事。所以她的每一个动作,不论是大是小,都会被人拿出去分析解读,好似其中真的藏着什么深意。
就连贺卿自己,其实也是如此。因为对方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,所以说话行事,不得不慎之又慎,反复琢磨。
可是撇下这些云里雾里的东西不提,太皇太后才刚刚当政不久,根本没有经历过几件事,其实仍然还是当初那个六神无主,不管是薛知道还是贺卿都可以一句话说动她的女人。
虽然是后宫之主,甚至如今还代理朝政,但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女子,身处皇家,或许养出了一身气势,于朝政上却是没什么见地的。
所以她现在的表现,也不是赞同谁,反对谁,而是……怕。
是的,怕。
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,总是会对它进行无数想象。伏尸遍地、鲜血四溅,人命朝不保夕,这样的环境,任谁都难以迅速适应接受。
而古往今来,通过起义推翻皇室统治的案例实在是多不胜数。
太皇太后近来正在读史书,其间一字一句,皆是触目惊心。所以她对这种□□,从心底里会觉得害怕。
她分不清楚民变和起义的区别,只知道是一群暴民被愤怒催使着发动叛乱。她怕这些流民组成的军队能一路打进京城来,毁掉这太平盛世,也毁掉她所拥有的一切。
因而面对这样的情形,她的第一反应,就是安抚。最好是能毫发无损,一个人都不伤地将这件事解决了。
这种心思,贺卿看不出十分,也能看出个六七分。因为从她自己的本心来说,想法估计也与太皇太后相去不远,只想息事宁人,哪里顾得上会留下什么祸患,影响日后?
但是贺卿近来潜心学习,又有另一份记忆作为参考,在这上面却是已经有了不少进展。她知道,朝廷有时候是不能示弱的。示弱得多了,就会失去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。刘牧川愚民的态度贺卿不赞同,他的强硬却是可取的。
大国之威,岂可因为这一点小事,就张皇失措,主动退却?
而且,贺卿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。一旦采取了太皇太后所说的安抚策略,就必须要满足那些暴民的要求。而他们在愤怒头上,最恨的人无疑就是造成了这个局面的唐礼臣。而太皇太后对他,也不可能全无芥蒂。毕竟若不是他,她根本不需要如此惊慌纠结。
贺卿有点担忧,最后唐礼臣会被舍弃,成为平息暴民之心的牺牲。
可是她虽然适逢其会,留下来旁听,但在这种事情上,却是插不上话的,也只能站在一边干着急。
生怕下一秒谁就站出来,说出具体的安抚策略,她一时情急,竟是忽然生出了一股胆量,上前一步,站在太皇太后身侧道,“事情虽然是十万火急,但一时片刻也无法解决。已是午膳的时辰了,我见门外内侍来回几次,只不敢打扰。娘娘和诸位大人不如暂且歇息片刻,用了午膳,再行商议。”
这个提议有些出乎预料,但耽误了这么长时间,所有人也的确都饿了。而且在这里议事,神经必定一直紧绷着,也需要暂时放松。所以太皇太后虽然微微皱眉,对她的打岔有些不满,却没有否定这个建议。
“也好,就请诸位先生先吃茶饭,稍后再议。”她道。
而后便站起身,被人扶着往后头去了。太皇太后吃饭的流程要更复杂得多,得先换一套衣裳,叫人摆上桌子,上了菜,然后由试菜太监先尝过,再呈到她面前。每一样菜都必须动筷子,又都不能吃多。这个过程有十几人在一旁伺候,十分繁琐。
几位议事的大臣也被请去了偏殿。
顾铮刻意放满了角度,留在最后一个。到门口时,借着侧身的机会回头一看,贺卿还站在原来的位置上,一双明亮的眸子紧盯着自己,嘴巴无声张合,说了两个字。
花园。顾铮跟着重复了一遍,朝他微微颔首,这才转身出门。
贺卿确定他接收到了自己的讯号,这才松了一口气,转身往后面的花园里去。她在宫中地位特殊,太皇太后没说什么的情况下,不管做什么都没人管。
到了花园里,贺卿让人上了茶水点心,自己就吃了几块糕点垫垫肚子了事,而后焦急地等待着顾铮的到来。
她自己也说不好为什么会选择相信顾铮。
也许是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办法,也许她还是愿意相信,顾铮这人虽然讨厌,但史书上对他的赞誉却并不假。当下的情形,能够救唐礼臣的人或许很多,但愿意去救的,贺卿只能赌他。
再说,她跟别人也不相识,就算想提此事,也无从入手。
好在过了没多久,顾铮就出现在了她的视线里。贺卿连忙站起身,在亭子里等候。顾铮却没有走到亭子这边来,只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站定,方便说话,但即便被人看到也不会怀疑两人之间有什么。
“真师可是有什么事吩咐?”时间紧迫,顾铮没有寒暄,直接问道。
贺卿道,“方才刘大人和汪大人各执一词,顾大人以为谁更在理?”
顾铮并不意外她的问话,因为他本来就一直觉得贺卿对朝政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,一直蠢蠢欲动想要插手。所以听到这个问题,他眉一挑,反问道,“真师觉得谁更在理?”
“都有理,又都太极端。”贺卿道。
顾铮微微点头,不甚在意地道,“他们自己未必不知。只是先这样说了,接下来才能商量出个折中的法子来。”
这却是贺卿没有想过的,她微微一愣,但旋即又道,“娘娘的意思是安抚为主,顾大人以为,他们会用什么去安抚瑞州民众?”
“你想救唐礼臣?”顾铮这回是真的意外了。
经过几次接触和了解,他对贺卿也有了一点自己的判断,不会草率的认为她是抓不住重点,纠结这些细枝末节。或者就算如此,为了救一个全然陌生的人,冒这样的风险来见自己,也足够让顾铮动容了。
身在朝堂,谁都说不清将来会如何。哪一日他深陷困境,是否会有人这样为他奔走?
救唐礼臣虽然麻烦些,却也不是做不到。
只是他还需要一个理由,“为什么?”
贺卿低头想了想,然后道,“顾大人权当我是妇人之仁,见不得这种事吧。”
如此几番思量,始终无法做出决定。
这种时候,太皇太后迫切地需要有个人商量,最好是能够提出可靠的建议,给她作为参考。
而这个人必须是绝对忠诚可靠的。贺卿也好,朝臣也好,都不是好的选择。于是太皇太后在长久的犹豫之后,将视线转向了自己身边伺候着的人。
她在宫里能够接触到的人就这么些,旁人不通政务,但入内内侍省的人朝夕伴君,这些东西却是必学的。
只是无论都知黄修,还是内东门司供奉官黄修,在太皇太后看来,都不甚满意。
她虽然始终在深宫之中度日,见识有限,但也隐隐知道,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不是什么贤明君主。不管是做皇后还是太后时,总有朝臣设法将奏折递到她这里来,请求她劝谏君王。
将近二十年的时间,朝政其实差不多是掌控在大臣们手上的,皇帝参预的并不多。
如此,跟在他们身边的内侍,自然也很难有多少见识与长进。尤其是都知黄修,当年得灵帝看重,便是因为深研道经,可以替灵帝管理诸多道士。
要他们为自己分忧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但是他们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。太皇太后想到这里,便吩咐黄修,“去将入内内侍省的名册取来。”
虽然不知道她怎么突然要看着东西,但黄修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名册取来呈上。宫中内侍数量众多,光是名册就有厚厚的好几本,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就觉得头疼,却还是不得不耐下性子来仔细翻看。
朝堂上的事她都暂且忘了,花了大半日功夫,看得晕头涨脑,这才从名单里挑出几个可用之人。
她将这几个名字写在条子上,随手递给黄修,“召这几人来见哀家。”
“是。”黄修低下头,顺势在字条上扫了一眼,便将上面的五个名字都记了下来,心念电转,开始琢磨起太皇太后要见他们,所为何事。
数千内侍伺候这么寥寥几位主子,竞争之大可想而知。尤其是太皇太后跟前的这几个位置,从上到下都盯着呢。哪怕黄修已经站在了所有内侍之上,也半点都不敢掉以轻心。
内侍们的前程,全都系在主子们身上。只要太皇太后一句话,他可以是入内内侍省都知黄修,也可以什么都不是。
如今现放着这么多人太皇太后却不用,巴巴的亲自从名单里挑出来这五个人,不论是要他们去做什么,都很值得黄修警惕。
不过这种警惕也是内敛的,并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显露出来。
出了门,他一边吩咐下面的小内侍去寻人,一边继续在心里琢磨。
黄修本人也算博闻强记,身在这个位置,宫中有名有姓的内侍都在他的脑子里,以备不时之需。如今细细检看,太皇太后要见的这五个人里,有三个是在他这里挂了名的,还有两个却不知是什么人。
单看这挂了名的三个人,要说共同之处,那就是入宫多年,年纪已经很大了。
细细算来,应该是在惠帝年间入宫。而且一度得到信重,在入内内侍省当值,御前行走。不过位置都不高,不过是内侍高品、内侍高班一流的人物。后来灵帝继位,他们这些人都没了用武之地,便被发配去了别的衙门。到如今,也混了个不上不下的品级。
想到这里,黄修不由牙疼一般深吸了一口气。
说起惠帝年间,外间自然是盛赞这位陛下贤明仁德,但对内侍们而言,那同样也是他们最辉煌的时候。
莫看灵帝和献帝都对内侍信任有加,但因为他们自己不怎么关心朝政,一个一味求仙问道,一个则痴迷各种逸乐之事,跟着他们的内侍自然也都是摆弄这些玩意的好手,于朝事上,却是很难插得进手的。
反倒是惠帝在位时,因为每日要处理大量朝政,必须要有内侍在一旁帮手。因此当时的入内内侍省,每日接触的都是奏折简牍、国之大事。至于当时的都知,更是号称“内相”,与政事堂的相公们一般辅佐皇帝。
跟前辈们比起来,黄修这个都知当得就有些没滋没味了。
但佩服归佩服,要他将自己这个位置让出来给人,却是万万不能的。
如今太皇太后正为了朝堂上的事忧心,却不问他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人,非要去找惠帝年间的老人,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。
意识到这一点,黄修心里陡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。但目下这种情形,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。太皇太后直接吩咐他去办这件事情,也就不担心他会有什么意见。就算有,也只能压着。
皇宫虽大,但涉及到太皇太后这位地位最高的主子,事情办起来效率就高了许多。不过一个时辰之后,那名单上的五个人就已经来了四个。其中没来的那个,年纪大了身体不好,已经于去年求得恩典出宫,急切间怕是找不着了。
太皇太后见了这四个人,却难免有些失望。
在她想来,曾经那么意气风发的人,总该还留着一点风骨。然而眼前这四个人,却是头发胡子都斑白了,垂垂老矣,目光混浊,再没有半点野心与意气。
这样的人,还能用吗?
但她还是耐着性子问了这四人这些年来的经历。
前三人显然日子都过得浑浑噩噩,自己其中一个说起话来甚至语无伦次,让太皇太后心都凉了半截。然而到了最后一个,他却没有仔细叙述自己的经历,而是从怀中捧出一本书来,“奴婢毕生心血,皆在此书之中,愿呈太皇太后钦览。”
不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